党建引领强起来 乡村治理展活力——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以乡村治理提升群众获得感
2020-02-15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编者按:近年来,海沧街道致力于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总结提炼“五个我们”工作方法,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逐步形成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氛围,共同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

海沧街道地处厦门市海沧区南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居、场),总人口数8.96万人,其中流动人口4.46万人。是海沧区最古老的街区,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重要的祖籍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海峡两岸交流重要基地。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沧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为乡村治理工作提供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海沧街道获评“省级文明单位”,街道下辖的青礁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古楼农场荣获第二批福建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海沧社区、囷瑶村“幸福院”被评为全市首批“金秋老年乐园”,并被省民政厅授予“五星级农村幸福院”;海兴社区老年协会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基层老年协会”。

组织强起来

支部强不强,关键是领头羊。海沧街道将“问题清单”落实为“责任清单”,创造性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经验做法登上新闻联播,致力于打造青礁村“青山绿水,党建聚礁”农村党建示范点,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支部带领。利用2018年村居换届选举进一步选优配强带头人。村(居)党委(总支)和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均实现成功率100%,连选连任有39人,连任率达60.9%,大专文化以上22人,“90”后进村(居)“两委”4人,平均年龄38.5岁,实现“一肩挑”的村居有4个,新一届村(居)班子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一批“双带”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农村优秀人才被选入村级班子,提升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了村级班子的整体结构。换届以来组织集中学习30次、开展廉政警示教育15场。组织村居“两委”培训班,赴龙岩上杭古田会议旧址开展革命教育、赴浙江学习乡村振兴,提高村居“两委”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二是平台带动。依托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堂等,搭建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整合发动辖区村(居)、企业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平安365联盟,整合7个自然社(小组)平安志愿者等综治力量,创建“青礁平安7社联盟”自治组织。青礁村党委与区委政法委党支部签订“平安创建共建协议”。实现连续7年未发生赴省进京非访,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全面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制度,将78项便民事项下放至村(居),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通过预约服务、上门收件、上门办理、送件到家等服务,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机制带路。实行“两委”坐班制度,完善村务监督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规范公章使用管理,严格竞标流程,将“需要村委会出具介绍信参与工程议标的项目提留3%作为集体公益金”写入“村规民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造渐美村“村情直通车”、温厝社区“社区发展我做主”全民票决、海沧社区“村财开支提示单”等特色品牌,不断探索全民监督新模式。

全民动起来

海沧街道坚持以“三共”理念聚民力,围绕“组织引领、同谋共治、成果共享”思路,践行“我们参与了,村庄就变了”理念,带着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实现“五个我们”(“五个我们”即:宣传发动我们来说、项目确定我们做主、项目建设我们参与、房前屋后我们来管、美丽家园我们享受)。

一是注入新动力。发挥党员、乡贤、热心村民等力量,引导村民支持并参与乡村治理工作。街道召开宣传动员会、发放宣传单,入户宣传讲解,积极发动村民献计献策出力。建立乡村振兴周例会制度,定期开展民意征集,共收到群众意见83件、采纳38件,未采纳意见均向群众解释说明。坚持把村民意见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考,集体讨论、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经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形成20余个项目库,目前瓜果长廊、绿道、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等意见已经得到实施。在整治村容村貌、推动生态宜居工作中,坚持班子树标杆、党员当模范,发动村民累计出让自家空地、鸡舍、猪舍等7000多㎡,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们15人自愿投工投劳350余次。二是占领新阵地。海沧街道作为最早聘任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街道,注重发挥对台前沿阵地优势,广结“台”缘,借助“台”力。学习并引进台湾先进的乡村治理经验,聘请10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鼓励、支持“台助”将台湾社区营造、乡村再生发展的先进经验与海沧的村(居)实际相结合,推动村居治理朝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台助”李佩珍助力打造福建省首个闽台生态文化村青礁村院前社,海沧“台助”参与社区微治理案例入选民政部2018年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经典案例。三是汇聚新动能。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通过既有住宅“平改坡”、裸房整治、房前屋后整治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环境整治提升。芦塘社过去的杂乱小路、破旧猪舍等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道路、特色的景点、整洁的村容村貌。

百姓富起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海沧街道根据各村居的情况,在原有传统农业、养殖业的基础上,突出产业支撑,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2018年街道各村居集体收入达3284.41万元,其中温厝社区年租金收入达1594.42万元。

一是把合作做强。采取“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青礁村带领村民成立官塘果蔬专业合作社,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升,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投工投劳。立足传统水叶菜种植发展新型农业,已组建13家果蔬专业合作社,主动做好产村融合。海沧社区沧江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净菜加工,把产业链做长。二是把产业做优。结合芦塘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耕读文化、书院文化、颜氏家训等以本地非遗特色的文创衍生产业,引进社会民企投资,建设芦塘研学基地。已开展前期设计和用地协租,一期计划投资1200万元、盘活了135亩龙眼林,进一步带动周边民房出租、劳动力就业。三是把旅游做活。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院前济生缘合作社的旅游产品,带动周边村(居)共同发展。实现辖区乡村旅游从无到有,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培训村民发展餐饮、民宿等产业,做好休闲农业和全域旅游,促进农民转产就业。青礁村入选全省首批“金牌旅游村”。

民风好起来

海沧街道以推动文化振兴为切入点,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用心留住文化记忆,让传统乡村成为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精神家园。

一是培育良好家风。深挖后井村周起元、青礁村颜氏家训、囷瑶红色文化等经典典故。深化移风易俗,形成推广婚事“四不两用”倡议。运用已有传统文化资源,用前辈的故事和家风家训教育村民,号召村民牢记“忠孝礼义仁”。开展“最美”系列评选,选出“林亚花最美家庭”等文明典型,选树典型、示范带动。二是培育淳朴民风。启动“百企帮十村 幸福来敲门”海沧街道乡村振兴幸福工程,以“食堂、学堂、职场”为抓手,由政府搭台、商会参与、企业捐资,倾力打造“幸福食堂”“幸福学堂”“幸福职场”,力促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实现互利共赢。开办渐美村、温厝社区幸福食堂,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进一步补齐养老短板,提升老人幸福指数。三是培育文明乡风。巩固提升芦塘书院先进经验,在各村(居)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盘活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村里扎根,同时进一步改进街道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引进国家一级美术师康明义公益教村民书画艺术,已招收学员70人、举办公益活动34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75支1800多人,开展各类活动270场、23000人次参与,有力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占领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