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源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
2020-03-24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农经处

距离松溪县城21公里处,有一个人口2200余人的革命老区村——花桥乡源尾村,他们通过党建引领、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一套强有力的乡村治理“组合拳”,把一个软弱涣散的贫困村转变为党建富民的明星村,先后获评省级“生态村”、市级“金星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旧  貌

早在2015年以前,源尾村由于没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生产作业方式落后,特别是缺乏特色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村财薄弱,队伍涣散,导致矛盾多发、村情不稳、村风不尚、村貌不扬等一系列问题,人民群众意见较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面对难题就要寻找突破口,抓好村党支部的建设,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是关键。

破  立

党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相约二八·引领新风”“12345”移风易俗带动党员、人民群众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党建,打造坚强堡垒。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两委班子成员交心谈话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领头羊”、“带头人”的作用,取信于民,树立党组织的威信,解决以往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村主干和下派村支书深入分析班子内耗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做好思想开解,扭转对立矛盾,粘合分裂人群,重新构建团结、合作、和谐的村风民风,在全村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二是畅通渠道,提升服务质效。为让群众能顺利办成事,按“民思我想、民情我系、民困我解”的工作思路,建立办公全天候常态化、二十四小时便捷化、事随人走灵活化的村两委值班值守制度,第一时间处理村民申请办理事务,全力解决涉及群众身边的“民生关键小事”,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主动上门为民解忧,让村民少跑腿、干部多跑路,用实际举措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近年来,解决群众诉求132件,村民诉求完成率达100%。

三是相约二八,实现共商共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按群众提“约”、支部定“约”、党员践“约”、人人参与的“三约模式”,推行“相约二八·引领新风”党建工作机制。近年来,全体党员、人民群众相约每月28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生态家园建设”“贫困户帮扶”“产业发展”等主题活动47次,种植绿化树种1000余棵,花草4000多平方米,拆除废弃猪圈、旱厕、危旧房80余座,整理巷道、房前屋后乱堆乱放420余处。

四是“12345”,树立文明新风。成立由村干部、退休干部、乡贤代表组成的移风易俗理事会,将“一百礼金表情谊,二十桌数为上限,三百一桌不奢办,四类宾客来祝贺(亲人、朋友、同学、战友),五次宴请过一生(出生、结婚、乔迁、祝寿、丧事各只能宴请一次)的“12345”移风易俗特色经验做法列入村规民约,对严格遵守移风易俗约定的村民授予“12345”移风易俗光荣户奖牌。“12345”特色约定实行以来,每年可为村民节约礼金、菜酒金230余万元,此举吸引浙江、建阳等邻近县市前来学习经验。

致  富

补短板。立足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精神扶贫,提升“造血”功能。针对部分扶贫对象存在“等靠要”思想,源尾村坚持把精神扶贫摆上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位置,通过村委宣传栏、LED宣传大屏幕和开展座谈会、邀请技术员现场授课等方式,围绕家风家教、就业技能、特色产业发展、果树种植等主题,共开展50余(场)次宣教活动,教育引导贫困户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二是合作扶贫,集约经营管理。源尾村虽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生产作业方式也相对落后,但依托高森林覆盖率、优良的水质、肥沃的土地等自然资源禀赋,推行“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以村集体土地、流转农户土地、集中管理等方式入股合作经营,将村民常年疏于管理、效益低下的2600多亩小径竹山林集中流转建立笋竹产业基地,生产即食笋片、清水笋、笋干等产品,产品热销日本、韩国等地,实现土地利用高效,群众分红受益。

三是产业扶贫,全力脱贫致富。源尾村坚持“党支部+公司+农户(贫困户)”,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成功引进江西客商,投资110万元将104亩废弃板栗山建成马家柚基地;向上争取扶贫资金5万元,种植多肉、花卉、盆景1万株,带动109户农户种植杭白菊,联合茶叶加工企业错峰烘干加工杭白菊茶品。依托笋竹加工、马家柚、杭白菊三大特色优质产业,每年实现产值710万元,村财从2014年的9万元到2019年的54.8万元,5年间强了6倍,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4000元提高到2019年17828元,5年间提高了4.5倍,源尾村于2018年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