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坑镇位于泉州市德化县北部,距城关56公里,与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中仙乡毗邻,是泉州市的北境门户。全镇土地总面积127.2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5000人。镇政府所在地海拔860米,所辖大部分行政村海拔在800至850米之间,是典型的高山边远乡镇。近年来,葛坑镇从加强镇、村、组三级联动破题,着力构建“三三三”高山边远乡镇乡村善治体系,以镇带村、镇村融合、联动发展,通过抓队伍、建机制、强保障畅通乡村治理渠道,以“治理有效”撬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进程,奏响瓷都北极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葛坑镇镇区航拍图
党旗领航、能人助力,“三支队伍”奏响组织振兴交响曲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打破高山边远乡镇组织薄弱、人才匮乏的现实困境,葛坑镇不断完善党领导乡村治理体制机制,狠抓镇、村、组三级干部队伍联动建设,充分发挥乡贤能人作用,依据群体特点、优势,打造梯次合理、术有专攻的“三支队伍”,以组织振兴燃起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打造党员干部“先锋队”。葛坑镇党委下辖15个党支部,661名党员,其中流动党员389名。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葛坑镇实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村党支部委员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三包”责任制,建立12支村级“党员先锋队”,落实“三定一评”(定村、定组、定户联系,每周集中评议)挂钩联系工作法,实打实为群众办事,心连心密切党群关系。创新“三项举措”,即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推进“海丝先锋”达标创星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三诺”活动,激活村级监督神经末梢(相关经验做法在福建日报发表推广),全方位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战斗力。依托进程党群城市家园和微信群,构建“互联网+”流动党员线上党内政治生活工作机制,建立1个党委微信群、1个支部书记微信群、12个党支部县外流动党员微信群,实现“党支部工作上网、党员政治生活在线”的生动局面,真正把流动党员管起来、用起来。
葛坑镇综治(网格)中心
打造专职干部“主力军”。以“三化标准”抓好机关干部、村两委、小组长三支专职队伍建设,打造乡村治理“主力军”。“年轻化”建设机关干部队伍,选派2名镇党委班子成员出任村第一书记,选配16名90后股级干部和8名90后驻村干部,协助村组干部开展工作,充实村组工作力量。“专业化”建设村两委干部队伍,制定《葛坑镇关于规范村级组织日常运行机制的实施方案》,推行村两委干部周二集中办公、月底集中考勤、年中集中评议、工作集中公示“四集中”工作制度,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小组长共同列席周二村两委集中办公会,同时健全台账式管理、落实津补贴保障,实现基层工作集中处理、基层组织规范运行。“网格化”建设村小组长队伍,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和网格化平台,将全镇划分为4个大片区、12个大网格和90个小网格,将村小组建在网格上,创新“网格化+道路安全”、“网格化+安全生产”、“网格化+河长制”等工作形式,激活乡村治理“细胞”。
打造乡贤能人“参谋团”。在全镇范围开展乡贤能人调查摸底,建立葛坑镇乡贤能人台账,邀请企业家、种养能手、退休干部等50位乡贤能人担任葛坑镇“乡村治理”顾问,建立12支村级“乡村治理”顾问团和1支镇级“乡村治理”顾问团,同时每村聘请一名乡村法律顾问,汇集智力资源服务乡村发展。构建乡贤能人“参谋团”议事协商制度,制定“收集意见—确立议题—民主研究—形成决议—反馈结果—督促落实”闭环民主协商议事运行机制,增强议事办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联手筑巢、协作引凤,“三联机制”奏响产业振兴协奏曲
立足葛坑“林丰、矿富、果优、景美”四大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村、组能动性,改变以往镇政府单打独斗局面,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出击,克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短板,实现高山边远乡镇产业发展的逆势上扬。2019年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44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
葛坑镇龙漈村龙远柑桔农场
思路联谋。镇政府组织村、组开展产业资源摸排,建立产业资源库,召开全镇产业振兴座谈会3场次,充分听取村、组意见,确立“双轴三核”产业发展结构,即沿省道215线特色农业发展轴、湖头村至龙塔村特色旅游发展轴,葛坑国有林场、森盛林场构成的林业核心,双旗山金矿、邱村金矿构成的黄金矿业核心,龙塔村誉隆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构成的硅产业核心。在此基础上,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深入村、组调研,协助村、组逐一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成功打造富地村千亩百香果、龙漈村千亩芦柑、大岭村猕猴桃、大正村血橙、漈头村大果油茶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产业发展格局。
葛坑镇龙塔村誉隆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
项目联引。吸纳人脉广、能力强的13名村、组干部作为镇政府招商办联络员,三级干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紧盯亿元以上、产业关联度高、影响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头雁”项目,推行敲门招商、开门招商,组织龙塔村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赴广西北海等地实地考察硅产业,成功引进总投资8.72亿元的誉隆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填补德化县硅材料产业发展空白。村、组干部充分调动乡贤能人资源,利用节假日密集召开乡贤恳谈会、招商推介会,在德化县率先引进香如蜜、牛油果、香榧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工作联动。一是三级协力抓落实。镇主要领导挂帅包扶产业项目,同时抽调镇、村、组干部中的精干力量20人成立产业项目服务小队,专人专项专班跟进,形成一个项目一套专门服务方案、一名主要领导牵头推进、一个服务小组跟踪服务的安商服务工作机制,项目服务“一家人”式关怀、“一鼓作气”式推进,创造辛耕包装有限公司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誉隆硅材料、美岭新型建材两个亿元以上项目超时序完成征地、基建任务的“葛坑速度”。二是抱团取暖提效能。成立12个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开展企地共建,组织6个村投资320万元入股誉隆石英科技有限公司,组织10个村入股双旗山矿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
统筹规划、示范带动,“三项体系”奏响生态振兴进行曲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制度激发村、组活力,营造村、组卫生竞赛,争创生态环境标兵的浓厚氛围,擦亮高山边远乡镇的生态底色,打造德化“后花园”。
葛坑镇镇区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一清二整三美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办,同时将工作纳入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村两委会、群众大会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葛坑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考评方案,逐村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分村包干,村两委干部分片、分组包干,小组长分屋、分户包干,逐级划定“责任田”,逐级签字立状,明确责任分工。
健全分级推进体系。镇一层面,坚持整体推进原则,建设葛坑法治文化公园、省道215线入口公园、南洋坑公园,种植银杏780多株打造沿省道215线富地村入口至镇区路段“黄金大道”,实施流域水环境综治治理项目、涌溪葛坑段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环境。村一层面,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示范带动,打造龙塔中央第四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2个村获全县2019年“一清二整三美化”示范村建设二等奖,2个村获评泉州市中级版“绿盈乡村”,3个村获评德化县初级版“绿盈乡村”。组一层面,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置竹篱笆、石花台,落实鸡鸭圈养、物品整放,实现旧貌换新颜。
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镇、村、组三级干部工作责任制,建立镇、村、组三级收账机制,每月月初召开月工作推进会,制定下发本月任务清单,考评通报上月“成绩单”,成绩好的上台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成绩差的上台剖析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镇、村两级干部同台交流、同步学习、互相促进。推行月收账、周汇报“两张表”,收账结果与绩效、评先评优、选拔任用“三挂钩”,倒逼工作落实。细化考评指标,建立百分制考评打分体系,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考评一通报。同时在县财政奖补的基础上,镇财政再拿出30万元进行奖补,通过健全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和财政奖补激励体系,撬动葛坑美丽乡村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