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镇位于漳州市诏安县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与东山县一水之隔、西临宫口港、南与广东省南澳县隔海相望,海岸线22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2.5万亩;下辖15个行政村,人口3.59万人;土地面积2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50亩,林地面积15901亩。201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62.3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7124元。
近年来,梅岭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的各项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乡村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荣获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该镇下辖的田厝村是国家级美丽乡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南门村是国家森林乡村,腊洲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特色村、国家森林乡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东门村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党群联动,治理“一盘棋”
创新“党建三联动”工作方式。采取“党委推动、支部带动、党员联动”工作模式,共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在全县率先以“党建三联动”模式开展“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先锋行动,全面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彻底解脏乱差等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升至3.0版。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做法分别在市、县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人居环境整治“四个一”工作法在漳州乡村振兴简报专版报道,“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在市培训会上推广学习。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乡村“110”辅警队伍,投入100多万元支持三个基点、执法中队、15个行政村配置电动巡逻车、消防设备、应急救灾物资等,夯实推行乡村网格治理“2+N”服务,通过治安巡逻、警情协处、纠纷调解、法律援助队、志愿服务、交通劝导等服务构筑起乡村网格治理网络。同时,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村民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动,提高村民事务参与度,让群众“说事、议事、主事”,逐步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
优化服务,拓宽振兴路
主动靠前促振兴。按照“八有”的要求建设并完善15个村乡村振兴服务站,推动公安、工商等县直部门入驻镇级乡村振兴服务站。目前共有119个服务事项进驻省网版,形成“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管理体制,为企业、群众提供最便捷、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党员干部按片区定期入户,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协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结对共建促振兴。与农村信用社携手合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以“党建引领、振兴乡村”为指导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一村一名信贷员服务村民金融业务,引导党员以自身的诚信建设来推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培育“信用至上”道德氛围。梅岭镇是全县第一个信用乡镇,截止目前,腊洲村、田厝村等13个村获得“农村金融信用村”荣誉称号,全镇共有3818个信用户,支持村民创业贷款23445万元,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群众参与,形成大格局
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各村依法依规制定完善《村民建房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公约》《移风易俗》等一系列村规民约,通过建立建房履约保证金约束机制、“门前三包”责任制等,让处理矛盾纠纷和群众日常行为有章可循,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乡村治理工作。
以“小融合”构建“大格局”。在15个行政村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并依规积极吸纳乡贤、老党员、老教师、村民代表等优秀成员,不断壮大治理队伍。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基础工程,以村民议事会落实民主议事“四步”工作法,以道德评议会表扬先进、鞭策落后,以禁毒禁赌会加强法制宣传,以红白理事会倡导文明风尚,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大事共办、好坏共判、民事民办”的治理格局。
完善机制,织密监督网
从源头着眼,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梅岭镇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梅岭镇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方案》、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等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拔款流程,做好项目流程实施和监管工作,实现村干部值班、值守规范化管理。
从细微入手,管住小微权力。制作《梅岭镇村级微权力清单》小册子,梳理有关重大决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务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形成三大类35项权力清单,既规范约束“微权力”,起到预防“微腐败”效果,又能让村干部大胆干事创业。
从严处落实,强化联动监督。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及资产资源的监督职能,下派15个党风监督员对各村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种植养殖生产作业管理、渔船渔排作业管理等一系列村级工作全方位日常检查,开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畅通群众心声,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出村务监督委员会、党风监督员、群众三位一体村级监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