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镇是一座千年古镇,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全县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中房镇各占其一;罗源共有7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其中6个位于中房镇。此外,这里还有100多座明清古厝;23个村个个都有象征科举辉煌的旗杆碣,林家村的18对旗杆碣在全省独占鳌头……
保护:政府引导,群众齐参与
还没靠近中房镇林家村,远远地就能望见一根根高耸的旗杆,这是科举时代的荣耀——每当村里有人中举,便立一对旗杆,以作身份象征。林家村在明清两代曾考中18名举人、2名进士,所以曾立下18对旗杆,虽然木质旗杆历经风雨有所损毁,但18对石刻旗杆碣(底座)始终屹立。
“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后,由政府出资40万元,将旗杆林全部修复,重现当年林家村的荣光。”一直致力于家乡文化遗产保护的林家村老支书林鼎城介绍说,“村里还有许多古厝古建筑,从去年开始,村民自发出资整修,形成一股主动保护的风尚。”
不远处的林家村举人厝,整体修葺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古厝后人已经没有居住,在政府引导下,集资十几万元修复,把老祖宗的宝贝传承下来。”林鼎城说,全村共有29座上规模的明清古建筑,经过村民自筹资金、自发修缮,已经有15座完成了修复,今后将成为连片古建筑群。
林家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是中房镇的缩影。“作为文化遗产大镇,我们首先要把‘真宝贝’保护起来。”中房镇党委书记肖用良说,“全镇6个中国传统村落,已全部制定保护规划,今年启动2个村的保护工程,其余将于明年启动。在统一规划前提下,发动群众参与,合力将文化遗产传承下来。”
开发:文旅融合,打造新项目
6月底,中房镇入选第二批福建省避暑清凉福地,这凸显了中房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生态优势。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又为中房镇增添了独特魅力。
春节前,由罗源县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定向运动协会承办的中房健身休闲旅游丰收节暨古镇探宝活动举行。这次活动按“文旅融合”的思路,让文化遗产成为旅游主打产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太尉宫、省级文保单位林家旗杆林、千年闽浙古道罗宁古官道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以及相对集中的明清木构古村落等,都成为“古镇探宝”活动的组成部分。
“与以往徒步定向寻宝方式不同,这次古镇探宝活动结合经纬度坐标图设计隐藏点位,覆盖中房镇多数文化遗产,让参赛选手体验不一样的寻宝活动。通过智能手机引导,孩子们都能参与,充分感受深度旅游、文化探秘的乐趣。”福州市定向运动协会负责人介绍。
文化遗产带来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为中房镇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打开了新思路。“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就能为乡村振兴打造新的产业项目。”中房镇镇长林云介绍,为了突破文化遗产分布范围较散、隶属不同村庄的瓶颈,中房镇确立了组团式乡村振兴,告别单打独斗的思路,首先由地理位置相邻的林家村、叠石村、满盾村“串点成线”,联合组建旅游公司,发挥林家村、满盾村两个中国传统村落的支撑作用,统筹用好各项财政扶持资金,共同发展文化旅游业。
提升:用活遗产,促产业升级
茶产业是中房镇农业主导产业,全镇2000多户茶农,种植1.5万亩以上茶山。不过,由于中房茶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
如何打响品牌?中房镇向文化遗产要动力,围绕“七境茶”做起了文章。七境茶是罗源县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历史上,七境茶曾作为贡茶,久负盛名,并被载入《中国茶经》。
“七境茶是罗源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需要传承和弘扬;中房镇具有万亩以上的茶叶种植规模,亟待打造农业品牌。两者相互结合,通过用活‘七境茶’文化遗产,为中房镇茶叶种植创造了塑造品牌、提升产业的好机会。”中房镇相关负责人告诉,2019年,中房镇积极承办罗源首届“七境茶文化节”,为中房镇的茶叶打响了品牌。
“目前,中房镇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我们将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培育充分结合,通过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提升乡村产业,依靠乡村振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两者相得益彰,形成长久的良性循环。”肖用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