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并举,大步迈出小康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大田路径”
2020-09-09   来源:福建日报

进入夏季,大田县广平镇元沙村五龙山生态茶园依旧妖娆,茶梯层层叠叠、蜿蜒山间,茶香扑面、沁人心脾,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陶醉于一场关于“茶”的盛宴里。20年来,元沙村始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茶产业向生态、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实现了“村强、业旺、景美、人和”的发展目标,广平镇元沙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五龙山生态旅游景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

res11_attpic_brief.jpg

这一切美丽的蝶变,是大田县探索实践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田县委按照三明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着力抓落实、抓创新、抓提升,构建起“以党组织为引领,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核心,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规范村级事务管理、营造优质服务环境为一体”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大田路径”。

大田县委书记陈文华说:“大田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实践‘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载体、有平台、有抓手,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为群众办好事 让群众好办事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大田县是典型山区,境内村庄分散,资源分布不均,人才缺口较大,存在着农业发展乏力、“三农”队伍能力不足、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如何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走进大田县各乡村,最“耀眼”的地方当属每个村的村部——“一杆两星(心)”的统一布置,即在每个行政村村部屋顶立旗杆、挂国旗,醒目位置悬挂具备夜间亮化功能的五角星,一楼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布置“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服务承诺背景墙。

2017年以来,大田县着眼于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按照“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功能布局、统一牌匾制度”要求,全面推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消村“两委”成员独立办公室,集中到村部一楼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式办公,面对面服务群众,集体会商、共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党群服务中心根据村干部职责分工和群众需求,科学设立政策宣传、村务咨询、民政村建、金融保险、纠纷调解等岗位,实行村干部“一体化”办公,打通了服务乡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构建村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2019年9月,大田县农村信用金融服务项目入驻广平镇元沙村党群服务中心,配置金融服务自助办理设备,放宽金融贷款准入条件,定期提供上门服务,让群众在村里就可以申办银行卡,办理存取款、转账、缴纳电费等业务,用钱更加便捷,生产生活更有保障。目前,元沙村已办理贷款82笔434万元,普惠卡、信用卡700笔授信1971万元。

大田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还实行“一站式”受理,将人社、民政、扶贫、农业、金融、物流、保险等部门服务项目引入中心,聘请村“两委”干部作为服务联络员、代办员,对授权范围内的事项,由代办员直接办理;对需要到县乡有关部门办理的事项,由代办员收集归类代为办理。同时,设置“便民服务台”“民情格子铺”,为群众提供便民伞、常用药品、包裹寄存、手机充电、信件收发、电费缴纳等贴心服务,打造党员群众“服务驿站、温馨港湾”。据悉,2018年3月,全县266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相关经验做法成为各地学习借鉴的样板。

“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在村部一楼,服务功能齐全,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村干部与我们村民的距离更近了,我们办事也更方便了。有空闲,我们经常会过来坐坐,这里人气好,很贴心。” 桃源镇蓝玉村村民肖庆秋说。党群服务中心紧贴群众需求,做好精准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村、即时即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要让美丽乡村的“文化墙”也会说“党话”,成为正气充盈的党建文化思想阵地。武陵乡大石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村里的许多“裸房”穿上了“新衣”,画上彩绘,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思想,宣传乡村治理理念,不仅刷新“颜值”,也让党的声音更加深入人心。将“党建+”理念与村庄建设自然融合,推动党建文化由室内向户外延伸,让党的旗帜在基层各个领域高高飘扬,使红色印记成为大田基层组织最亮丽的名片。

有了“特派员” 我们更放心

“好的作风又回来了,现在到村里办个事很方便,村里总是有人在。”建设镇建忠村村民陈昌海感慨道,这个暑假为了孩子上户口的事,没少跑腿,但只要找到“住村特派员”熊长秋,事情总是办得特别顺利。这一切得益于县里推行的乡(镇)“住村特派员”制度,加快推进了乡村法治建设。

如何建立一个可行的机制,有效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村“两委”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2017年8月,大田县创新推行乡(镇)“住村特派员”制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调研过的6个村为试点,从乡(镇)优秀年轻干部、新招录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队伍中选派干部到村担任“住村特派员”,指导、监督、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推动各项事务规范开展。试点取得成功之后,逐步扩大范围,已分三期共选派122名干部到村担任“住村特派员”,覆盖125个乡村振兴任务重、软弱涣散和矛盾纠纷复杂的村,并在连片小村实行联合派驻“住村特派员”,推动跨村联建、资源共享。

“住村特派员”本着“引导不领导、参与不干预、献策不决策、搭台不唱戏、督查不监察、服务不增负”的工作原则开展工作,履行好协助村级事务、促进规范管理、服务基层群众等七项职责任务,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党务村务规范化、服务群众常态化。

当好基层党建“指导员”。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是“特派员”的首要任务。上京镇隆美村“住村特派员”乐晓梅发挥自身文化专长优势,督促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基本制度,精心筹划“1+3”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共产党员“挂牌亮户”行动,给党员过“政治生日”,督促指导村党组织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推动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2019年,隆美村党支部被三明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当好干部作风“监督员”。“特派员”授权管理党支部、村委会印章,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做好村“两委”干部考勤,考勤结果作为误工补贴发放的依据,杜绝“误工费”发放乱象。梅山镇新楼村原村“两委”干部因工作上缺少沟通交流,对误工补贴的发放存在较大分歧。“住村特派员”卢娉婷到任后,对村干部出勤考核情况进行核实监督,明确误工补贴发放依据,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当好党委政府“联络员”。“住村特派员”采取“村里重大事项立即报告、重点工作专题报告、日常事务定期报告”方式,向乡(镇)党委政府真实反馈村情民意,促进党委政府掌握村里第一动态、第一实情。桃源镇东坂村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涉及征地补偿问题,个别村民到现场阻挠施工,不让机械进场,“住村特派员”叶忠煌得知情况后,及时向镇村报告,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村民情绪,解释利害关系,劝导村民回家,并同镇村干部多次到村民家中沟通交流,最终将矛盾纠纷化解,确保顺利施工。

当好村民群众“服务员”。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文书起草、费用代缴、证件代办等服务事项。太华镇太华村“住村特派员”廖丽燕在疫情防控时期,充分发挥党员、返乡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对湖北返乡人员进行摸排,上门服务,送口罩、测量体温,劝导人员不聚集、不串门,超市人员佩戴口罩,制止村里开展“迎铁枝”等民俗活动。

当好农村政策“宣讲员”。深入开展党的政策宣传引导,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政治理论、农业实用技术等,使农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上京镇梅林村“住村特派员”杨开茅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认真组织收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到梅林村调研讲话图文资料、影像素材,结合梅林“三田”文化,配合策划建设党建馆、田氏文化大院、党群宣教广场、光伏栈道文化长廊等红色文化宣讲阵地,并亲自担任讲解员,讲述习总书记到村调研的场景和“梅岭三田”特色历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

“‘住村特派员’第一时间将村里真实情况反馈给镇里,让我们放心;他们指导村里规范运作,让村干部干起事来放心;村里各项事务有他们帮忙监督、管理,村民对村里也更放心。”广平镇党委书记陈秀达评价说,“住村特派员”制度的实施,调动了村干部主动性、积极性,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得到有效规范落实。

至目前,“住村特派员”共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决困难和问题3.2万余件,为群众代办事项1.8万余件,帮助农户申请新农合惠农贷款累计794笔,金额达4913.5万元,打通了服务乡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到农村蹲苗锻炼、一线成长,“住村特派员”为民服务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也不断提升。

回引一个人  改变一个村

“先前,我们村可是‘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村里比较软弱散漫,无太大作为,乡贤叶良茂回村当第一书记后,进行整村规划、重新定位,村里发生了大变化。”华兴镇京口村村民叶文轩告诉。

高校校长叶良茂退休后,回村任华兴镇京口村第一书记。他利用省级经济开发区落户京口村这一优势,定位园区,借力发展,通过探索“党支部+园区+企业”模式,协调化解困扰村里多年的村部综合楼工程纠纷,新建村级幼儿园,成立“村企综合服务驿站”,为园区企业在物流快递、保安保洁、绿化养化、房屋租赁、生活物资供应、土地征迁、企业外地职工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服务,打造园区企业的“后勤保障部”,每年可增加村民务工收入2000多万元,增加村财收入100多万元。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如何最直接有效破解基层治理薄弱环节、增强乡村治理的智力支撑?大田县积极探索实施“党建+乡贤”模式,以招商引资的理念做好乡贤回引工作,出台一系列措施办法,积极引导退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有文化、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乡贤回村担任村级组织负责人,打牢“能人治村”工程基础,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目前,大田县已形成了“乡贤回引”较为完整、成熟的工作机制,成功回引了35名优秀乡贤回村任职,其中厅局级退休领导干部4名、县处级退休领导干部6名,优化提升了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重视道德建设、匡正社会风气,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乡贤回村任职后,综合自身德才和群众威望等优势,发挥守法守正、劝善乡里、价值引领的“榜样”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好政策要落实,核心在基层党组织,关键是带头人。原省交通厅办公室副主任范训明回村任石牌镇长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立足毗邻兴泉铁路货运站、泉南高速出口,两条国道在长溪交会的区位优势和村庄传统物流产业优势,通过“党支部+协会+企业”模式,由党支部领办村级交通物流协会,以联系订单服务、解决落地难题、提供场所设施等方式,谋划组织村内汽车销售、物流仓储、维修检测、驾驶培训、加油加气等企业抱团发展、整体作战,全力打造“交通小镇”,带动当地交通产业转型升级。

“既然回来了,就要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做点事情,不辜负这片养育我长大的故土。”前坪乡上地村“大校书记”林佳山,曾任解放军某部部队长,大校军衔。2018年11月,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深化“军地共建,融合发展”理念,探索“买全县、卖全军、销全国”供销思路,筹集资金839万元,实施项目18个,打造“山间货栈”,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村民”共同入股、共同受益的模式,成立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供应生姜、油茶、鸡蛋等县域特色农副产品进入部队、央企和上市公司的超市、食堂,将资源变为资产,资金变为股金,农民变成股东,实现村民致富、村集体收入增收。上地村被列为2019年度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乡贤人脉广、眼界宽、思维活,如何发挥优势,助力乡村发展?吴山镇阳春村党支部书记林乐坚退休前系省公安厅网安总队长、二级警监。回村任职后,他将“个人资源”转化为“阳春发展资源”,依托“肉身菩萨——章公祖师”故里的千年古村名片,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农业、水利、产业发展等项目56个,通过“互联网+农业”,探索实施“认养农业”新模式,将闲置土地、散养家禽、生态茶园流转成为互联网认养的“个性农场、订制茶园”,实现果蔬代种、家禽代养、茶园代管,并以直播带货等方式,将传统农业“产供销”转变为“销供产”,降低农产品滞销风险。今年来,已完成一期土地流转200多亩并实现全部认养,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平均户增收1.2万元,村集体收入增收8万元,打响了“数字阳春”品牌,给村庄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大田县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大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怀斌表示:大田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服务资源向乡村前移、工作力量向乡村下沉、优秀人才向乡村回流,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断层、乡村治理智力支撑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夯实了乡村治理基层基础。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