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明市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和城乡经济发展之中,汇聚志愿服务力量,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特色”文明实践品牌,聚人气、显活力、可持续。
三元区:有事找书记 服务零距离
三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基层群众所需,在社区依托“一党委三中心(站)”,开展“有事找书记”活动,全力推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一是书记亮身份,服务有保障。统一在社区、小区楼栋等显著位置设置“有事找书记”公示牌,公示社区第一书记、党委书记以及小区书记等人员岗位及通讯信息,并选派在职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所居住小区兼职书记,与小区党支部书记互为促进、互为补充。辖区居民通过二维码留言说明服务需求,由书记安排志愿者提供精准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二是双线相结合,服务更贴心。线上依托“志愿三明”信息平台和“三元邻里e家”平台,实现精准对接党员意愿与邻里需求“一网统管”;线下深化“居民夜谈会”等议事制度,活动项目聚焦“一老一少”等问题。今年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700余条,协同解决各类问题1520多个。三是各方齐发力,服务见实效。由书记牵头,联合社区党委、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在各社区统筹下移民政、卫健等部门志愿服务18类64项高频民生事项,下沉117名公检法志愿者到基层一线,开展“爱心敲敲门”等志愿服务活动1550多次,惠及群众11.2万人次。
沙县区:文明实践助力发展 小吃产业再领风骚
沙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沙县小吃外出从业人员多的特点,创设产业文明融合平台,推动文明实践融入产业发展,促进小吃产业在全国各地发展壮大。一是牢记重要嘱托,做优小吃品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沙县1600多年的人文历史,在小吃发展中弘扬文明风尚、传递文明理念、展示文明形象,越来越多的沙县小吃标准加盟店成为诚信经营的实践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文明沙县的展示者,推动小吃产业继续引领风骚。二是落实精准服务,提升专业技能。组织专业志愿者主动外出送教送学,到全国各地的30个驻外联络处开展从业人员培训,举办转型升级现场会、小吃制作技能比赛,开展创业帮扶、乡风文明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受惠群众1.6万余人次。三是主动融入驻地,参与公益活动。以23个驻外党支部、30个驻外联络处、3100家沙县小吃标准加盟店经营者为主体,组建产业文明融合志愿服务队,推进小吃产业与文明实践相融合,主动融入当地社区,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环境保护、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福州联络处垫资帮助罗盛纲经营沙县小吃脱贫、天津沙县小吃业主王燕清关爱弱势群体等好人好事。
永安市:弘扬抗战文化 传承抗战精神
永安曾作为抗战时期福建省的战时省会达7年之久,抗战文化遗址保护意义重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永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开展弘扬抗战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一是创新“互联网+”平台,保护抗战遗址。在全国率先开发“互联网+中国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服务平台”,招募志愿者80余名,通过“文物安全志愿者巡查”小程序,加强抗战文化旧址群的巡查保护;“线下”成立永安抗战旧址群志愿服务队,扎实开展文物安全宣传,发放文物保护宣传画册900余册,提升群众文保意识。二是扩大“宣讲员”队伍,讲好抗战故事。招募15名抗战文化志愿者讲解员,利用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永安抗战故事宣讲活动50余次,受众近2000人;依托“抗战旧址群”“抗战文化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宣讲,今年来接待参观游客1.3万人次。三是整合“文艺兵”资源,用活抗战文化。发挥各类文艺志愿者的特长,举办抗战主题刻字艺术作品展、吉山抗战文化遗址群摄影展、“抗战之声”音乐会、抗战题材电影放映周、抗战歌曲快闪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明溪县:真情服务新侨乡 文明实践暖人心
明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围绕服务新侨乡,扎实推进涉侨人员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一是情暖留守老人。坚持“微负担养老、零距离就医、全方位服务”理念,整合农村公共卫生资源和公共文化资源,组织志愿者为留守老人提供医疗、生活、疫情防护等全方面关怀服务,各乡镇村居均成立敬老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留守老人3万余人次,全力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让在国外打拼的游子放心,让留守在家老人舒心。二是关爱留守孩子。实施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四有”工作法,全县各学校建立1680名留守孩档案,推行精准帮扶,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结对子活动,给予留守孩子特殊关爱。学校“亲情室”覆盖率100%,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开展社区“四点半”学校、夏令营、暑托班等活动,让留守孩子在集体的温暖中快乐成长。三是心系海外侨胞。有关部门联合成立“涉侨维权服务中心”,志愿者主动帮助华侨解决维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不断蔓延,侨联、商会、民间团体等志愿者捐赠2万个医用口罩、3500份中药药剂等送到在意大利的乡亲手中,开通抗疫互助群等,为海外乡亲送上“定心丸”,助力旅意乡亲共抗疫情。
清流县:文明实践助力 花卉产业飘红
清流是福建省花卉主产区之一,积极推行政策、技术、品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现花卉产业“大户带小户、党员带贫困户、发展村带贫困村”的良性发展。一是深入宣讲,普及相关政策。整合“支部+协会、公司+农户、党员+能人”的资源,招募一批爱宣讲、懂政策、有特长的志愿者,组建花卉政策宣讲小分队,精心组织板凳课、田间讲、大棚学等宣讲活动 320余场次,辐射群众2.4万余人次。疫情期间,志愿者上门宣讲,帮助花企花农吃透种苗补助、保险补助、租金减免等政策红利,惠及花企12家、花农589户。二是专业扶持,提升种销技术。设立“科技特派员志愿服务站”,定期举办花卉技术培训班,培养出一大批花卉领军人才。在福州、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设立“清流花卉”志愿服务驿站,形成辐射全国、走向海外的销售网络,畅通销售渠道。三是创新服务,打造花卉品牌。助力文化创意,创建花卉示范点、现代花卉大棚,打造“七彩花田”,策划举办花卉文化旅游节,有力推进农旅融合,仅赖坊樱花园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助力品牌创建,帮助策划参加“中国花卉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展会竞赛,在全国打响“清流花卉”品牌。
宁化县: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宁化县发挥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等资源优势,整合辖区历史遗址遗迹、红色旅游景点等,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一是整合红色资源,扩展群众活动阵地。注重红色革命遗址之间的串联打造,整合20余个现场教学点,打造东线长征精神体验地、南线万里长征第一步、西线苏区精神和客家精神及谷文昌精神展示地、北线《如梦令·元旦》光辉词章诞生地4条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线路,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学习。二是宣传红色文化,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利用“两微一端”,专题介绍宁化革命历史,开通“云直播”,打造“掌上课堂”,累计开展6场“云宣讲”;开展“主播说党史”“客家娃说家乡”“展红色风采,秀青山绿水”抖音短视频大赛等线上活动,拓展宣传覆盖面。三是赓续红色基因,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发挥中心和8支队伍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志愿者深入基层社区村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文化进基层”“关爱老年人”“结对共建办实事”“近邻·爱心敲敲门”等志愿服务活动930余场次,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1400余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幸福感。
建宁县:践行“两山”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
建宁县围绕千里闽江的发源地,立足闽江源区位优势,依托“建宁五子”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服务,促进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有机融合。一是创品牌,助推生态实践走实走深。将“绿色+”“红色+”“生态+”列入建宁县“2111行动计划”,打造“保护闽江源”文明实践系列品牌,整合资源建设“建宁县志愿者之家”,助力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提质增效。二是强宣传,传播文明之风有声有势。由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牵头,组织“保护闽江源”志愿者深入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媒体网络“五进”宣传活动,积极倡导河流水土保护、造林绿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等,切实提升了群众文明环保意识。三是重实效,生态文明服务利国利民。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在高峰村和上黎村打造梯田莲海、连海玉家、云上牧歌等“互联网+生态农业”文明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乡村环保计划”“美丽家园”行动,组织志愿者参与清洁家园行动、生活垃圾分类、河道垃圾清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实践活动,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自开展“保护闽江源”系列志愿服务以来,发展志愿者队伍120支1万余人,开展系列活动1300余场次。
泰宁县:文明实践来相伴 梅林文化薪火传
泰宁县梅林戏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100多年来,薪火不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泰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梅林戏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实施“梅林文化薪火传”项目,在文明实践中传承、弘扬梅林戏文化。一是实施点单服务。采取网上平台动态发布供需信息,提供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服务信息流程,开展开班教学、理论讲座、送戏上门、巡回演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近三年来,通过点派单开展各类演出、教学、讲座、培训活动240场次,累计服务时间1000多个小时。二是优化节目编排。注重吸收地方群众语言融入节目编排,采用“文艺+宣传”以及方言和普通话相结合的方式,表演大量“接地气”节目,受到群众欢迎。编排《江姐》选段、《风展红旗如画》等红色节目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三是加强宣传推广。与县融媒体中心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梅林文化薪火传”项目活动情况多次在东南卫视和市、县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上表演的文艺节目由县有线电视现场直播;为朱口镇乡村学校少年宫编写、导演、排练的少儿梅林戏《剿匪记》在“学习强国”全场展播。
将乐县:乡村宣讲“擂茶+” 传播强大正能量
将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组织打造“擂茶+”乡村宣讲志愿服务队,有效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宣讲“阵地化”,理论宣传深入基层。创新“擂茶+”宣讲模式,擂茶为媒、文艺搭台、理论唱戏,深入实践所、站开展“送新思想、送治村心得、送致富经、送文明乡风”宣讲活动650多场7万余人次,生动地将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青山绿水就是无价之宝”“常口模式”等理念送到百姓身边,讲到群众心里。二是服务“分众化”,理论宣传学有所得。以“擂情茶味+”为媒介,组建“理论通”“农博士”“健康行”“文明风”“小板凳”“领头雁”“红旗兵”等7支宣讲志愿服务分队,围绕不同受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制单,群众点将,志愿者接单,推行个性化服务,用“小故事”解读“大道理”,用“微行动”解答“大问题”。三是形式“多样化”,理论宣传入脑入心。分设135支“擂茶+”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以“擂茶+宣讲”“住村+宣讲”“百姓+宣讲”“直播+宣讲”四种模式,编排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小品小戏,以“半台戏”“庭院文化”、南词说唱、食闹音乐等地方特色文艺形式,变“单一说教”为“柔性传唱”,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尤溪县:融合文明实践 传承朱子文化
尤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南宋理学家朱熹诞生地,大力组织开展解说、培训、创作、演出等志愿服务,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一是推进宣传阐释。策划“朱子文化文博”“朱子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项目,招募文化工作者、教师、党政干部等志愿者76人,利节假日走进朱子文化园、县博物馆等场馆,为游客提供朱子文化免费讲解服务,由本土文化名人在公园广场免费举办“话说尤溪”“评析朱子家训”“讲述朱熹故事”等讲座20多场,受众达5000多人次。二是推行文艺普及。在各类培训班课程中融入朱熹诗词、书法等内容,免费举办合唱班、书法班、舞蹈班、古琴班等群众文化兴趣班,教唱《春日》《好事近﹒春色欲来时》《朱子赞》等歌曲,临摹朱熹手迹《四个之本》等作品,由本地文艺能人每周授课1次, 2019年以来已办班50多个,培训人员2000多人。三是推动艺术传播。组织文化志愿者改编朱熹诗词、朱子家训,创作了《春日》《朱子家训》《朱子礼乐·儒风雅韵》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舞蹈,借助电视台、网络媒体、文艺演出等广泛传播,成为传承朱子文化的鲜活载体。《朱子礼乐·儒风雅韵》两次到台湾交流,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和情感认同。
大田县:孝道文化谱新曲 文明实践润民心
大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二十四孝》修编者郭居敬出生地,将弘扬孝道文化融入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孝道传承,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建设孝道“好阵地”。依托《二十四孝》修编者郭居敬出生地——孝道故里,成立郭居敬孝文化研究会,修建《二十四孝》文化墙,启动建设郭居敬纪念馆,修建孝道文化广场、“三田”文化广场、银杏文化公园、月朗风清文化墙,展现“先贤”成长的足迹和人格力量,变祭祀祠堂为文明传播的新殿堂,小祠堂大文明代表福建省两次进京介绍经验。二是传播孝道“好声音”。深入挖掘“二十四孝”文化内涵,走进单位、校园、企业举办文艺晚会、道德讲堂、书法作品展、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90多场次,打造孝道文化名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市民群众尽孝爱亲。三是弘扬孝道“好基因”。大力弘扬孝道文化,举办三届“孝道故里·十佳小孝星”评选活动,开展12次孝文化征文活动,成立“居敬”孝老爱亲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孝道传承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和整理孝文化资源,通过“小手拉大手”,将孝道文化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机制,有效提升市民素质。(三明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