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甘棠:持续发力整治人居环境
2022-04-11   作者:缪星 雷津慧 何小丽   来源:闽东日报

“自从有了垃圾屋,小区乱丢垃圾的现象基本上消失了,小区环境一下子就好起来了。”4月3日,住在宁德福安甘棠镇莲城嘉园小区的李大爷开心地说。

据了解,4月1日,福安市甘棠镇首批8个垃圾分类屋投入使用;4月2日,镇区33个洁净驿站全部完成并陆续使用。镇区群众开始慢慢适应新风尚,改变“老习惯”。

甘棠旧称“官塘”,现称“莲城”,建于宋元丰三年间,距今已有920多年历史。近年来,福安市甘棠镇充分发挥镇党委核心引领作用,突出组织统领,抓好机制建设,分阶段、分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垃圾乱堆放、乱摆摊、“两违”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组织统领

构建垃圾分类新模式

“‘脏乱差’早已成为过去式,鸟语花香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的卫生状况是莲城的‘现在进行时’,我们小区的群众现在每天心情都很愉悦。”住在甘棠镇莲城嘉园小区的住户林女士说,最近她晨起锻炼都会顺便将在家中已分类好的垃圾提到小区楼下的垃圾屋。

生活垃圾分类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21年3月,福安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屋在甘棠镇莲城嘉园小区正式投入使用,甘棠镇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工作。

甘棠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路径,大力开展“党员先锋行”活动,让全体党员在垃圾分类行动中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为村民树标杆、做示范,带头进行宣传、带头集中清拆、带头化解矛盾。

同时,凝聚“莲城志愿者协会”“公益事业促进会”“莲城教育基金会”“蓝天救援协会”等公益性组织力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助力垃圾分类等工作落实落细。

“按照全镇域推进垃圾分类的要求,4月11日前,镇区其他25个垃圾屋试运行;4月15日,厨余垃圾终端设备投入使用;4月18日,余下村垃圾分类屋、分类亭全面投入使用;5月1日起逐步规范提升。”甘棠镇党委书记刘星贵说。

垃圾分类工作逐渐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成了人人自觉的新风尚,群众态度从而发生了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的大转变。

破解难题

镇容村貌换新颜

甘棠镇西门旧市场及西门桥周边地带,俗称西门兜。因西门旧市场摊点密集、管理不到位,且周边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使得西门兜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旧市场附近臭气熏天,蚊蝇滋生,2019年还成为登革热病的传染源。

2020年7月,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爱我甘棠、美化莲城”系列活动,甘棠镇敢于抓重点,攻难点,从最难整治的西门兜问题入手,开展“筹资、筹智、筹治”行动,召开党员干部和乡贤恳谈会,对西门兜地段采取逐步动迁的办法,地摊归入自产自销点商户自行过渡到西门新市场。拆除周边违建建筑,根除护城河水质的重要污染源。

同时,甘棠镇还修建拱形步行桥、亭子、公厕,清理河道,新建广场,改造污水管网,更换路灯,新植绿化树木。并且启动贝头溪引水入渠工程,全长2.67公里,将贝头溪水顺利引入护城河,努力做到水清河畅。

“现在的甘棠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外乡贤再回来的时候直呼不认识了。”甘棠镇西门村居民陈先生激动地说。

突出亮点

写好“后半篇文章”

4月3日,多日的阴雨天终于转晴,甘棠镇北门茶场的采茶女三两成群。近年来,这里吸引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观光。

在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过洋畲村,以畲族风情为亮点,新建了村委楼、廊桥和门楼,硬化了村内道路,村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革命老区村观里村红色教育旅游格局初步形成,革命老区纪念园、历史展览室、樱花园、旅游步道、观景台、红军路、日月清泉、百辟岩等红色景点成了周边县(市)群众打卡游玩的好去处。

为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甘棠镇突出抓好机制建设,形成常态化管理。明确公安派出所、城管、环卫所等部门和镇村干部、所站干部、责任干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职责,将各片领导和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单元,实现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局部到全面的转变,努力提升环境卫生工作水平和成效。

“我们还建立了‘五个一’长效巡查机制,每天早6时30分到晚8时,值班领导、值班干部、村干部、城管队员、站所人员五个人,不分节假日、风雨无阻,上街入巷开展劝导,主要针对乱摆摊和乱停车现象。在每天早晚上下学期间,值班干部还到小学路段进行值勤。从2020年7月13日开始,坚持到今天已经629天了。”甘棠镇党委书记刘星贵说,下一步,要充分调动群众共谋甘棠发展的热情与干劲,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建设目标,打好乡情牌,引老乡、回故里、建家乡,奏响甘棠镇人居环境整治“最强音”。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