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同安区市政园林局供图)
看见路边的垃圾,只需要用手机拍下后,上传情况,很快就会有专人前来处理。日前,厦门市同安区市政园林局牵头协调推进全区村镇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关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农村垃圾治理、公路和乡村道路维护、空中缆线规整、交通秩序整治、三乱整治等。
同安区作为厦门农村面积最大,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是现实之需,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是民生所盼。今年,同安区深入开展“5+4”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村镇环境管理水平,逐步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工监督”变“智慧巡查”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上传的流程操作很简单,不需要自己打字描述,只要勾选事项再拍照上传。比如发现路边有垃圾,就可以选择“村道、广场、街巷环境卫生保洁不到位,脏乱问题突出”选项。随后经过系统派发,对应工作人员可根据坐标,精确到场、快速处理。
“村镇环境专项整治”和“公共设施专项整治”两项新功能,最近刚刚开放试运行。其实,这套智能化监督管理方式已趋于成熟,同安区市政园林局微信公众号原设有“公用保障”“农污治理”“排水问题”三大板块,截至目前收到上报信息超过3400条,已成功处理的事件超过98%。
民声及时听取、民需动态梳理、民忧高效化解。同安区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陈志强说,通过智慧平台加大监督整改力度,实现村镇环境整治专项督查常态化。
通过专属编码、地图录入等方式,智能巡检系统已覆盖同安区窨井盖、路灯、古树名木等公共设施,实现随时发现问题、精确到场处置、全面监督巡查的长效管理机制。
“自行投放”变“上门收集”
打造常态洁净村居
“阿美!垃圾分类要照做。”
“我当然有分寸,你看我都有好好分……”
每天早晨6点开始,以闽南话说唱的答嘴鼓,随着环卫车穿梭在汀溪镇前格村。
走在村里,发现路上不见垃圾桶,路面尤为整洁干净。生活垃圾往哪丢?全村约480户配有3名收集员,一天3个时段(6:00-8:00、9:00-10:30、14:00-16:00)主动上门收集并督导分类。只要环卫车音乐一响,村民就自觉将生活垃圾拿出来投放。
收集员、宣传员、督导员,环卫人员陈美素身兼数职,她说:“上门收集垃圾时,如果发现分类不准确,会及时教村民怎么分、劝村民自觉分。”据悉,前格村垃圾分类准确率已达90%以上。
目前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已在同安区77个行政村展开,推动垃圾转运“日产日清”。此外,同安区市政园林局推进村居环境整治提升以来,已清理农村陈年垃圾、大件垃圾5232处,清运杂物649.5吨。
“被动管理”变“主动治理”
激发百姓共治能力
五显镇上厝村作为村镇环境专项整治样板村,形成了“邻长”带头、村民自觉的群众自治氛围。
这种“邻长制”,指相邻12户左右村民划设为一个“邻区”,由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等人员担任“邻长”,并广泛发动、监督“邻区”内村民维护村居环境。
王宝观就是一名“邻长”,她所负责的“邻区”,80多岁的老人都能规范分类垃圾。分管上厝村的五显镇党委宣传委员郭建波说,目前村内约有80个“邻区”,充分发挥了群众自治作用。
在上厝,类似的措施还有很多,例如环境卫生“红黑榜”——红榜上的农户,房前屋后整洁干净;而黑榜上的农户,门前道路上垃圾凌乱,院里土头还未清理。
在制度激励下,村民开始自觉维护村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标杆。“上厝村先行先试做示范,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陈志强说,其他村镇看齐上厝标准,相互比拼、相互促进,接下来,将继续打造多个村镇环境专项整治样板村,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适时组织经验交流、学习互鉴,最终达到全面覆盖、全面提升。(同安区委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