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东洛:甩帽“孤岛村” 变身“网红岛”
2022-08-04   来源:福州晚报

三月水暖海带鲜,七月流霞鲍鱼肥,十月鸬鹚捕鱼忙,秋去冬来又一春。

这里,说的是福州市连江县苔菉镇东洛村的幸福生活。

亮了:从“电力孤岛”到“海上灯塔”

东洛岛,地处连江县黄岐半岛东北部、罗源湾出海口海域,自古就是优良的渔业养殖基地和海上交通要道。东洛岛面积0.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13公里,海域面积约1万亩,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最近处不足8公里。东洛村是东洛岛上唯一的行政村,也是革命老区村,全村253户、868人。

据当地渔民介绍,过去东洛村是个“孤岛村”——出行靠船,缺水、缺电。

“过去,夜晚村子一片漆黑。上世纪80年代购置了一台600千瓦的发电机,村民每晚可用电照明两个小时。可是,由于柴油昂贵,发电机经常停用。”苔菉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0年连江实施了东洛岛海底电缆通电工程,将总长6200米、重700吨的电缆从安凯乡奇达村由海底通到东洛岛。至此,全省最后一个孤岛村通上了电。

如今,东洛村不仅亮了,还成了一座“海上灯塔”。连江县气象局在此布设了全市首部最新型海雾观测设备——激光能见度雷达,具有高精密度、高分辨率和远距离的特点,以更好地守护海上渔民。

东洛村鲍鱼养殖“牧场”。郑成乐 摄

旺了:从“穷乡僻壤”到“海上牧场”

过去,由于位置偏僻、产业薄弱,东洛村可谓是穷乡僻壤,村民只能靠海吃海。近年来,连江在东洛岛海域发展深远海养殖和碳汇渔业,带动村民从事鲍鱼和海带养殖,实现了就业增收。其中,全村有156户养殖鲍鱼。去年全村鲍鱼总收入达50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鲍鱼养殖企业中新永丰在此投放了全国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可一次性投放300多万尾鲍鱼苗,推动鲍鱼智能化、生态化养殖。

无独有偶,海带加工企业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打造了3000亩的“海带牧场”。“东洛岛位于北纬26度的深海海域,水清海阔,不冻不淤,这里生长的海带品质上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东洛岛”海带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

在该公司“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的带动下,当地及周边的一些渔民从海带养殖户变为海带精深加工工人以及专业技术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东洛岛的海带养殖基地,该公司今年初完成了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获得了首笔12万元的“卖碳”收入。

东洛岛海域的“福鲍1号”平台。王为刚 摄

火了:从“藏在深闺”到“网红海岛”

过去,东洛村“藏在深闺”,鲜有人至。如今,凭借独特的海岛风光,这里成了不少游客眼中的“网红海岛”。

东洛村有三种美:一是遗世独立的美,村在岛中,岛在海中,摆脱了城市的喧嚣;二是面朝大海的美,举目皆是海景——海风、海浪、海岛、海岸、海滩、礁石、渔村及海上日出等;三是万鸟翔集之美,每年冬春吸引上万只候鸟在此觅食栖息。

“骑着电动车一路向南,树影斑驳,转弯处,与大海撞了个满怀,两侧风景像电影画面般一帧一帧向后退去,满眼的绿色不断向外蔓延直到变成蓝色,泥土的味道、海的味道扑面而来,空中翱翔、水中嬉戏的候鸟闯入眼帘。这里就是我要寻找的‘诗与远方’。”来此打卡的游客陈先生说。

这里不仅有游客,还有“候鸟客”。岛上有一座陡峭的“角礁顶”山,四周为悬崖峭壁,山顶上千鸟云集,几千双翅膀在海平面上扇动,交织出一首激昂的交响曲,甚为壮观,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这里也被村民称为“千鸟岛”。岛上常见的鸟类是鸬鹚,又叫鱼鹰。它们凭借一双穿透水面的观鱼眼和一张钩形的捉鱼嘴,成为大海上的“捕鱼猎人”。

东洛岛吸引游客前来打卡。陈成志 摄

东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芳告诉记者,村里陆续开发了灯光鱿鱼、海鲜渔排等项目,正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东洛村也是连江打造最美海岸线和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的一个缩影。苔菉镇镇长黄宗亮告诉记者,苔菉镇将继续做好“海文章”:做大一产,推广“福鲍”“泰渔”等系列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做强二产,打造“渔港经济区”,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虾皮、鲍鱼等水产品牌;做美三产,挖掘海洋、红色、海防等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滨海旅游和全域旅游,整合平流尾地质公园、苔菉中心渔港、东洛岛等,着力打造“海上会客厅”。

宛若“海上桃花源”的东洛岛。陈成志 摄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