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昨日上午,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党委书记蔡进伟激动地告诉我们,“根据各村报告,晚稻基本收割完成。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镇水稻播种面积44686亩,总产量20947吨,是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
曾经的河田镇水土流失严重,山光、水浊、田瘠、民贫,“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穷,朱溪罗地丛”,当地这首民谣是当初的真实写照。“不少人家‘辛辛苦苦一整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有时种了几亩甚至十几亩地也颗粒无收……”在河田工作35年的镇农技站站长赖庆生说,当时因为水土大量流失,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3亩,而且许多地种不了水稻,只能种些耐旱作物,收成多少常要“看天”。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曾5次赴长汀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向纵深推进。“滴水穿石、人一我十”“进则全胜、不进则退”。长汀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接续奋斗,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
不久前,一场重要的水稻测产活动在位于河田塅片区的供销农场举行。“670公斤!福建最高产!想不到啊,曾经的水土流失区,现在变成‘万亩粮仓’,真不容易,真了不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感慨万分,“这离不开河田优良的生态环境,离不开这片有福之地!”
“在纵深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探索通过管理和种植模式的创新,注入科技力量,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谢华安院士种在供销农场的‘福香占’品种水稻大丰收就是个生动例子!”蔡进伟说。
今年初,龙岩市县两级供销社在河田镇开展供销农场试点,探索水稻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初步取得成效。当年“最穷”的朱溪、罗地正是位于该农场所在的河田塅片区,如今都是远近闻名的产粮大村。
“水土流失治理好后,我们通过土壤改良、稻草回田,还有‘稻稻菜’轮作,土壤越来越肥沃了,加上我们通过全程机械化种植、信息化管理,才有了‘福香占’全省最高的亩产!”供销农场场主、全国种粮大户傅木清说,十几年前他就开始承包农田,刚开始种粮是看天吃饭,晚季只能种地瓜,早稻亩产量也才500斤左右。
当初贫瘠“望天田”,如今连年“粮满仓”!经过持续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供销农场所在的河田塅片区发展成11500亩集中连片的“万亩优质稻基地”。截至目前,河田镇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61家,全镇可耕种面积已发展到5.5万亩,并实现连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