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土品牌” 激活“神经末梢”
2022-12-26   来源:闽西日报

近年来,龙岩漳平市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聚焦村居这个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围绕“理事公”“三杯茶”“功德银行”等三个极具本土特色、民风民俗的自治“乡土品牌”,不断激活基层“神经末梢”,不断充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内涵。

如今,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漳平的基层治理土壤中生根发芽,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助力漳平协调推进基层善治、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村有“理事公”,“鸡毛蒜皮”有人理

“现在村民不但建房子、分财产找我们,连娶媳妇也让我们帮拿主意!”日前,在漳平市永福镇全国文明村——西山村,“理事公”李子仪乐呵呵地说。

何为“理事公”?其在永福镇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村里较有声望的族长、文人、老干部为代表的一些主张公平、公正、无私奉献、威望高的有识人士,无报酬、无代价为邻里族亲百姓解决矛盾纠纷。

“这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在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等方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永福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司法所的指导下,西山村村民自发成立“理事公”调解中心,巧妙地运用当地民俗习惯化解“鸡毛蒜皮”“房前屋后”“家长里短”等各类“小纠纷”。

据悉,“理事公”能将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吸附化解在村里,该做法在漳平市内广泛发动推广,真正将基层治理中的“矛盾不出村”落到实处。现今漳平市已培育调解“理事公”29名,近年调解各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坟墓迁移等矛盾纠纷150余起。“理事公”的发源地西山村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永福镇也逐步创建形成“枫桥经验”的永福样板。

村有“三杯茶”,定纷止争“一念间”

漳平南洋镇是中国著名水仙茶之乡、乌龙茶类唯一的紧压茶生产基地、国家级水仙茶综合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

“一杯茶解解渴,两杯茶消消气,三杯茶说说事。”如今,在漳平市南洋镇,“三杯茶”品牌早已成为当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宝”“利器”。

南洋镇梧溪村是漳平水仙茶的重要产销地,以水仙茶为主导产业,户户茶园,家家制茶,茶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位村民。无论走到哪户人家,只要品茶谈事,就会感到茶越喝越香、心越喝越宽。

“我们结合南洋镇列入龙岩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镇,让‘三杯茶’矛盾纠纷调解品牌茶香飘得更远,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做到有办公场所、有人员、能开展心理服务,为社会各类人群提供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南洋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创建工作中,漳平市积极探索符合茶乡文化特色的本土化调解品牌,以茶为媒,建立首问负责制,以平安乡村建设模板,完善软硬件设施,收集村情民意,宣传法律法规,发挥民间调解力量,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新平台,在轻松愉快中化解矛盾,营造浓厚的和谐氛围。“三杯茶”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合法、理性表达诉求,实现民情在一线了解、政策在一线宣传、意见在一线征集、问题在一线解决。

村有“功德银行”,同舟共济一条心

在打好自治“乡土品牌”,激活基层“神经末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过程中,漳平市司法局以树立清风正气为目标,以推动移风易俗各项工作为抓手,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同时,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的切入点,培育文明新风,促进乡风文明的移风易俗,让良好的社会风气成风化人。

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有个叫“功德银行”的地方。在漳平市香寮村后溪片的一户农家小院里,村民林春香正为坐在轮椅上的公公擦背、洗脚。10多年前,公公意外摔断腿骨,她倾心服侍,始终无怨无悔。

像林春香这样的正面例子在香寮村比比皆是,这正是村里设立“功德银行”带来的文明乡风。2016年,从赤水镇政府退休回到村里的苏梓东受一不孝事件的触动,他组织当地村民自发创建起“功德银行”,引导村民积德行善。

漳平市积极鼓励创新基层自治方式,将调解中的一些好人好事、移风易俗案例推送给村民,通过现实经验方法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内在驱动力,德治在这个乡村得到大力发展。“功德银行”借用现实银行存储形式,为全村480余户农户各设立一个功德账号,对村民积德行善行为按一定标准予以量化,记在“功德簿”上,统一评选张榜,表扬奖励。

在基层治理为了完善“功德银行”的建设,香寮村通过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制度,规范了“功德银行”的存储活动。

现如今,全村存入“功德币”的“功德银行”储户越来越多,通过机制引导和道德感召,越来越多村民向善、行善。2021年香寮村被评为“龙岩市‘四好民族村’”,其做法还被龙岩市委乡村振兴办列为全市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近年来该村还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连续四届“省级文明村”荣誉,这种“德治”模式已在赤水镇所有行政村全面推广。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