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聚人气“茶话”聚民心 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
2023-02-23   作者:吴振伟 陈智明   来源:闽北日报

“村里太阳能路灯快到更换年限了,希望早点换新电板,保障大家出行安全。”“书记,去年因为疫情不能开展的石鳞养殖现场交流会,现在可以开始组织啦!”

……

日前,松溪县渭田镇董坑村党员群众围坐在百年廊桥上,一张方桌、几杯热茶,你一言我一语,为新一年乡村的发展建言献策。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涵养和谐美善的文明乡风,董坑村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百年廊桥为纽带,延伸至党群活动中心、党员示范户、网格中心户等人气较高的场所,大力推行“廊桥茶话”机制,以干群“拉家常”的方式,直面群众呼声,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这几天是茶苗扦插的好时期,茶园要赶紧种九龙大白茶苗。”在“廊桥茶话”会上,紧抓松溪“三茶”产业建设风口,发展茶产业的思路成为村里人的共识,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经过激烈讨论,建设茶园的资金有了着落,第五生产小组村民每户以30年林权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计80亩,上级补助20万元,自筹10万元。“透明公开、村民支持,大家干事就有了劲头。”董坑村党支部书记游儒飞说,像茶园这样,村集体收益提成50%,其余分配给入股村民,实现成果共享。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廊桥茶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略,把“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落到实处。一次次的“廊桥茶话”都说到村民的心坎里,实现了“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目前,董坑村共召开“廊桥茶话”活动9次,有效解决问题7个。

“‘廊桥茶话’既是乡村自治的创新做法,也是落实‘六要’群众工作法的有效平台,让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发展建设的大事小事,不断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董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琦说。

提高乡村治理综合效能

矛盾少了,发展好了,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甜。董坑村依托“廊桥茶话”平台,针对各类矛盾和信访问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人民调解员、综治员等成立调解队,以调解队员的身份参与茶话会,倾听诉求、解决问题。

村民范某某和游某某因毛竹林纠纷,积怨颇深,去年8月的“廊桥茶话”活动上,调解队员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查凭证,最终两家人终于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目前,“廊桥茶话”活动累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9次,化解民生矛盾3件,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在法律的框架下,依靠‘廊桥茶话’把道理说透了、讲明了,让群众在每一项实事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了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逐步养成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习惯。”渭田镇党委组织委员林诒彪说。

涵养乡村文明道德底蕴

“吃自己养的、喝自己酿的、吃自己种的。”这是董坑村通过“廊桥茶话”推行简办婚丧宴席,创新推广“三个自己”公约。“以前村干部去劝说村民新事新办,经常会被主人家骂出来,现在村民家里有红白事,会主动打电话请村里红白理事会来记账、监督。”游儒飞说。

在董坑村,婚丧礼俗整治已从政府主导走向了群众自律,从关键少数走向了普通村民。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把婚丧礼俗整治等形成的好风气纳入村规民约,使之成为村民共同认可的“公约”。

张琦介绍,将“廊桥茶话”与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精神文明等德治建设相融合,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实施新乡村道德提升行动,增强了村民的道德底蕴,为自治和法治赢得情感支持、社会认同,同时也较好地感知群众的情绪、照顾了人情,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使乡村治理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