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莆田北岸经开区山亭镇莆禧古城,村部附近,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莆仙风格古民居在众多民房中略显瞩目。这是莆田沿海常见的五间厢结构,外埕一侧,两株龙眼树高大,枝头缀着饱满的果实,洒下凉爽与清甜。
山亭镇第二网格网格长、党员联系户施丽萍就住在离此不到百米的地方,每天清晨,她的开工第一站,就是来到这处唐氏古民居,开门、巡视、打扫,确保卫生情况良好、房屋无损坏。
唐氏古民居建于近代,为教育大家唐守谦的故居。今年初,山亭镇将唐氏古民居修复提升并建设成山亭家风家训馆,开辟“核心指引”“先贤门范”“红色初心”“唐氏渊源”“莆禧守谦”“时代新风”等六个展厅,精心打造研学场地,并派驻网格长、党员联系户进行日常维护。
“整修前,这里已有10多年无人居住,光是垃圾杂物,就运了十来车出去。好在主体稳固,后期主要做了些粉刷、水电、白蚁防治等工作。”山亭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黄淑斌告诉记者,“这几天已经接待了几批台湾游客,各企事业单位也是络绎不绝组团而来。”
作为妈祖文化、海洋文化、海防文化的聚集地,山亭镇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4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3处。
古民居,凝结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是居民情感精神的寄托。近年来,山亭镇由各村党支部牵头,实施古民居保护提升工程,党员干部带头干,制定方案、清理杂物、整理遗存、种植花草……全镇5处古民居得到修缮利用,作为历史人文的微缩窗口,面向八方来客开放。其中,东乌垞黄氏民居的修缮保护工程更是被列为莆田市民居古建筑修缮的示范样板。
“推进古民居活化利用,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保护开发并重的原则,将其文化内涵延伸到公共服务中,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古民居保护利用的益处。”山亭镇党委书记郑向锋表示。
林氏民居,位于山亭镇港里村贤良港天后祖祠北侧,占地面积约648平方米,为清末建筑,单进合院式,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前院埕、大门、内石埕两侧厢房(护厝)及正厅组成,经年的门槛、木质的橱窗……处处都留存着历史的印记。
因林氏后裔繁衍迁徙,该民居日渐荒废,破损严重,2021年,山亭镇协同区住建部门邀请专业团队,对林氏民居进行立面改造、墙体矫正粉刷、主体结构加固等全方位修缮,打造成孝悌文化体验馆、北岸经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党建智慧乡村建设示范点,以妈祖孝悌文化等精神内涵助力乡村文旅产业振兴。
古民居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山亭镇通过党建引领,设置古民居党员联系户,将古民居保护纳入网格化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监督体系,让保护利用形成良性循环,打造承古融今的文化窗口,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活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