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平溪镇:干群携手绘新景 人居环境焕新颜
2025-04-22   作者:陈容   来源:闽东日报

晨曦微露,寿宁县平溪镇环溪村已在朝阳中苏醒。84岁的周光候,准时出现在村庄的长廊边,他手持扫帚,认真清扫着每一处角落,动作虽缓慢,却满是专注。

今年,环溪村通过“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溪边搭建起一条休闲长廊,贴心添置了桌椅等设施。这方休闲天地,已然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聚集之所。周光候的家与长廊隔路相望,看着村里多了这么一处好去处,老人打心底里高兴。从此,清扫自家卫生时,他总会主动把长廊的卫生也包揽下来。他说:“这长廊是大家的,干净了,大伙待着也舒心。”

阮永玉老人为村民备茶水

不仅如此,考虑到村民和来此休闲的人可能有如厕需求,周光候毫不犹豫地将自家厕所免费开放。而他的妻子阮永玉,也会烧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水,摆在长廊里,给过往的人们解渴。他们的这些平凡善举,就像春日暖阳,无声却有力地感染着身边人,赢得了村民一致称赞,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力量。

环溪村网格员周荣树满脸自豪地说:“现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子越来越漂亮,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移步平溪镇溪底村,这里呈现出的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灵秀溪底户外运动与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民们干劲十足,用勤劳的双手为美丽家园添砖加瓦。

溪底村,位于平溪镇西部,距离镇政府驻地仅4公里的村庄。它原名溪鲤,因村前的河流盛产鲤鱼而得名,后因方言中“鲤”与“底”谐音,渐渐被称作溪底。2020年,凭借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溪底村荣获“省级森林村庄”称号。

溪底村党支部书记魏朝文介绍,近年来,村里紧扣“和美平溪 灵秀溪底”的发展目标,持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干群齐心整治“脏乱差”,全面清理村庄内的垃圾、杂物,完成了污水管网建设和改厕工作,拆除无功能建筑、搭盖和堆放物达1000多平方米。同时,创新引入垃圾转运社会化运营模式,让村庄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乡村环境变美了,我们更有自信了。近段时间,我们正谋划布局一些文旅新项目,为村庄‘引人气’,谋发展,以促进村民、村集体双增收。”魏朝文满怀憧憬地说道。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今年以来,平溪镇党委、政府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和勇气,直面问题,精准施策。通过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完善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方案,明确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网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镇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今年,全镇已累计统筹资金16万元,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80人次,清理沟渠6000米,清运垃圾581吨,推动各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在这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中,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以溪底村为例,村里配备了4名网格员,他们每日穿梭在各个片区,认真履行日常巡查、定期维护等职责。同时,他们还通过劝导动员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每周三,网格员都会借助“逢三进格”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大扫除活动,并引导村民参与其中。

“过去,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手扔的现象屡见不鲜。”平溪镇党委副书记叶茂辉回忆道,经过党员干部和网格员长期坚持不懈地宣传引导,以及身体力行的示范带动,村民的观念在逐步发生转变。尤为可贵的是,像周光候、阮永玉这样的热心村民不断涌现,为整治工作添砖加瓦。

平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各村的人居环境持续向好,让广大村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谢丽香